欢迎来到华夏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网

热线电话:010-88175413   010-63334418

欢迎来到华夏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网

热线电话:   18611781208 18612302516

1
最新公告 >

更多内容

联系方式

手机:18611512080 

         18611781208
邮箱:gwn999@126.com
地址:北京房山区良乡东路伟业嘉园西里会所二期二层

/
/
/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第82期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第82期

  • 发布时间:2015-10-28 00:00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第82期

  • 发布时间:2015-10-28 00:00
详情

中国 语文 现代化 学会

ZHONGGUO YUWEN XIANDAIHUA XUEHUI

通讯

TONGXUN

2015-10-20                  82                学会秘书处编

学会领导活动集锦

 

1.周有光先生当选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三星评选”的健康之星

 

编者按:近期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开展健康之星、乐为之星和学习之星的“三星评选”工作。学会名誉会长周有光先生以其丰硕的成果、超人的智慧、深刻的思想和少有的高龄而当选为健康之星。下为学会秘书长郭龙生为周有光先生竞选健康之星撰写的竞选词。

 

当之无愧的健康之星

——小记周有光先生

 

周有光先生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至今已110岁高龄,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1923年就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49年前,由就职的新华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1955年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曾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人称“汉语拼音之父”。1980年开始,担任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国方面三委员之一,人称“周百科”。周有光先生常年笔耕不辍,勤奋写作,著述颇丰。1989年离休后依然坚持阅读写作,继续著书立说。2002年,出版了《周有光语文论集》(1-4),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特等奖。2014年,出版15卷本的《周有光文集》。至今已出版著作数十种,发表论文三百多篇。

周先生的学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先后着力研究了经济、拼音、文字、百科、信息、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问题,并多有创见;周先生的性格特征是健康乐观的,主要体现为幽默、乐观、敏思、智慧、宁静与善言等特点。

一、积极的人生态度

周先生经历了人生旅程的世纪跨越,遍阅五湖沧桑,尽览四海巨变,堪称通古今、明中外,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周先生曾明确表示:要相信进化论,相信历史总是在进步的、后人总会超过前人的,全球化是历史的自然趋势,好的一面是主导的;要看到希望和前途,应该为全球化、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相信旧的走到尽头就会是新的开始;相信世界上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美丽、成功与幸福都是由充满希望的积极向上的心理产生与造成的;相信尽管进步的道路十分崎岖,可是未来永远是光明的。他以现实主义、唯物主义文人的浪漫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生活中遇到的种种苦与乐。

二、乐观的处世哲学

周先生以其百年的人生阅历、丰富的百科知识做基础,常常能够于波澜不惊的言谈中,通过幽默的表达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他淡泊名利,心态平和,遇事不管大小都泰然处之。他的内心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永远乐观地相信: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他曾讲过,一位外国哲学家说:不要生气,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你自己。这个理论让很多人受益匪浅。他常说:一个人要想做到不生气,就要“思考大问题,不想小事体”。他的这种开朗豁达的性格不仅使他自己经常保持心情的愉快,而且常常感染他周围的人们,让所有与他接触的朋友也都觉得人生充满了快乐、和谐与光明。乐观的处世哲学,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周先生这种乐观的心态,使他能够把不利的条件看成有利的条件,是他能够长寿的一项必要条件。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是一种生活的境界。

三、健康的生活理念

曾有不少人向周先生讨教长寿的秘诀,周先生总是平淡地说,只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应该能够长寿。他多次强调:他自己不抽烟、不喝酒,很少生气,不暴食暴饮,也很少吃补品,生活作息有规律。还有就是自己常看书读报,勤于思考。多动脑,是保证一个人不至于衰老的重要前提。周先生常常要求年轻人要多动脑、多思考,思考问题会让人变得身心年轻,会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与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多动脑,常思考,读书看报勤唠叨,是老百姓总结的老年人保健的秘诀之一。周先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保健方式,那就是读书看报、敏于思考。敏思是周先生防止衰老的独家妙招儿,也已经成为他自己的一个习惯。与敏思有关的就是一个人要多与人交流,交流就会自然地逼着你去思考,尤其是老年人,更是切忌孤独。朋友的来访,既为周先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也促使周先生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周先生广交各界朋友,欢迎四海来宾,纵论五洲大事,因为周先生深知这一点:思考有利于健康。

四、科学的健身方式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周先生深知每个人的客观条件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人的运动方式也必然应该是适合自身条件的,这样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有的人适合于练习长跑,有的人更愿意练习举重,有的适合于不同的球类运动,有的则适合于游泳等健身方式。周先生把自己平时在家甩手或扶着桌子甩腿的锻炼方式幽默地称作自编的“象鼻子运动”。他结合自己的客观条件,在家里平时也长做适量的运动,从不过于激烈,但也不是静止不动、养尊处优,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就是最好的、最科学的和最健康的方式。周先生就是通过这种科学的健身方式,保证了自己的身体至今仍无大碍,多项指标都很正常,超过绝大多数的同龄人。

衷心祝愿,周先生能够继续以其幽默乐观的生活理念、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勤学敏思的行为习惯,为社会贡献其更多的思想与智慧。

 

 

2.苏培成先生发表系列文章

 

编者按:学会名誉会长苏培成先生应邀为《咬文嚼字》撰写系列文章,下面的六篇文章皆为苏培成先生撰写的文章,让学会会员先睹为快。

 

一次充满智慧的谈话

(语坛往事)

 

2010年4月,我收到了周有光先生的信,信里介绍了他和一位信息界朋友的谈话。信里说:不久前有一位信息界朋友来访,带来他的文章。他说:汉字的电脑处理,效率大大提高,超过了英文。汉字不再是低效率文字了。周先生你过去写文章说,“汉字是低效率文字”,这句话错了。请你改正。我说:这句话仍旧没错。汉字电脑处理的效率提高,是电脑技术的提高,不是汉字的提高。汉字本身没有变。汉字是古典文字,古典文字都是低效率文字。这好比鸟能飞,人不能飞,发明飞机,人飞得比鸟还快。这是飞机的进步,不是人的进步。人依旧是兽类,没有变为鸟类。

我读过来信,觉得周老的意见充满了智慧,批评了来客看问题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以前也曾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说明我认识不清。这次读了周老的来信豁然开朗,以后就照周老的思路来回答。这件事情已经过了许久,对我教育很深,我愿意把它写出来,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奖掖后进,不遗余力

(语坛往事)

 

贵州大学中文系的王锳教授是我的大学同学。在大学读书期间,他对张相先生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就十分钦佩;参加工作后,他就着手搜集资料立志给张书做拾遗补阙。文革时,他在贵州做教师。在资料极为缺乏的条件下,他坚持对诗词曲语词进行研究。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终于取得明显的进展。文革结束后,在1978年第3期的《中国语文》杂志上,他发表了《诗词曲语辞举例》,受到学界的瞩目。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他的专著《诗词曲语辞例释》

改革开放后,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克服重重困难,约请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梅祖麟教授于1983年上半年来北大中文系开设语法史专题课程,目的是要推动国内的近代汉语研究。在讲座即将举行时,他们想到了王锳。王虽然是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但是吕朱二位对他并不熟悉,给他们留下较深印象的是王发表在《中国语文》上的学术论文。他们认为王是可以造就的人才,愿意尽力为他提供深造的机会。王当时在贵州一所师范学院任教。要他拿出半年时间来北大进修,并承担一切费用,那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但是吕朱二位没有放弃努力,最后由北大中文系发函聘请王来北大讲学,由北大安排食宿,并承担一切费用。王接到聘书后整装进京重返燕园。不过他不是来讲学,而是来听梅祖麟的课程。在那段时期内,王还随同吕朱去太原参加全国语言工作规划会议,开阔了眼界。王锳先生自此以后,在学术上突飞猛进。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他的《诗词曲语辞例释》增订本,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展。《诗词曲语辞例释》于1987年获首届吴玉章语言文字学优秀奖。”

这件往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前辈学者的博大胸怀,为发展学术尽一切努力提携后进。这种精神在今天依旧值得大大发扬。(《咬文嚼字》2015年第7期)

 

“现代汉语讲座”取得成功

(语坛往事)

 

北京市语言学会为了提高中学教师、干部的教学水平和应用语言的能力,于1981年4月至11月举办了“现代汉语讲座”。学会请语言学界著名学者王力、吕叔湘、周有光、周祖谟、张志公、朱德熙、俞敏、孙德宣、胡明扬、徐世荣、周振甫、徐仲华、张寿康等担任主讲。每人讲一个题目,如王力讲《词类》、吕叔湘讲《怎样跟中学生讲语法》、周有光讲《汉字和汉字改革》等。为了培养年轻的学者,学会特意安排当时还是讲师的李裕德、苏培成也担任主讲。整个讲座共22讲,每周下午讲一次,地点在北京物资礼堂。讲座面向社会,自愿报名,每人收费8元,报名十分踊跃。物资礼堂大约能容三四千人,每次开讲时听众满坑满谷,座无虚席。因为主讲人大都是知名的学者,听众为能有机会听他们演讲而高兴,所以热情极为高涨。讲座持续近5个月,听众热情始终饱满,人数不见减少。这次讲座成为当年语言学界一件盛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讲座结束后,由主讲人把讲稿整理成文,汇编为《现代汉语讲座》一书,由知识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

这次讲座取得了成功,说明社会需要语言学知识。语言学工作者既应重视提高又要重视普及,他们应该及时把新的研究成果送到社会大众中去。

 

学术著作要有必要的索引

(语坛往事)

 

1988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裘锡圭先生著的《文字学概要》。这是近三十年来国内出版的最重要的文字学通论方面的著作。它的出版自然会引起语言文字学界的重视。那时我正和曹先擢先生共同为商务印书馆主编《新华多功能字典》,经常要查阅该书。在查阅时发现该书缺少一份单字的索引,使用多有不便。于是曹老师和我商定,我们自己动手编一份这样的索引,于是分工搜集该书出现的单字。个人完成任务后,把得到的单字合在一起,索引编成了。打印了几份,分送给编《新华多功能字典》的朋友使用,大家称便。

在2010年前后,商务印书馆和裘先生商定对该书进行修订重排。责任编辑魏励知道我和曹老师自编了该书的单字索引,希望我们把它附到修订本的后面,我们自然十分同意。可是该书修订后,所收的单字有调整,许多单字出现的页码也有改变,我们编的索引已不适用。继魏励出任责编的刘建梅只好自己动手,重编单字索引,附在了2013年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修订本)的后面。

国外出版的学术著作大都附有相关的索引,而国内出版的学术著作附有索引的还不算多。我在这里呼吁,要根据书的性质和读者的需求编制相应的索引,这对促进学术研究极为重要。

 

“波阳县”恢复为“鄱阳县”

(语坛往事)

 

上个世纪5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文改部门开展了改换生僻地名用字的工作。195729日,国务院批准将江西省“鄱阳县”改名为“波阳县”。这次改动带来了一些问题。“鄱阳县”邻近“鄱阳湖”,它们的名称都来自附近的“鄱阳山”。而1957年的改名只改地名,不改湖名和山名,结果原来统一的“鄱阳”变得不统一了。再者“波”字本来有两种读音。把“鄱阳县”改名为“波阳县”,取得的读音。后来异读词审音,把“波”审定,这就造成了“波”“鄱”不同音,给使用带来不便。

2003年江西省政府向国务院提出恢复“波阳县”名的建议,国务院责成民政部提出处理建议,民政部交部属地名研究所研究。因为在这之前我在《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一书中讨论过相关的问题,所以地名所在研究时就来咨询我的意见。我很同意恢复“鄱阳县”的名称,并说明了理由。民政部把处理意见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于20031217批准“鄱阳县”恢复为“鄱阳县”,使用至今。

 

令人无限向往

(语坛往事)

 

1981年5月28日至6月1日,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研究室在北京召开了语法学术研讨会,这就是首届中年学者语法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现代汉语研究室的李临定、范继淹、刘坚、孟琮、范方莲、陈建民、詹开第、郑怀德,还有来自其他单位的陆俭明、龚千炎、邢福义、于根元、刘月华、鲁允中等,共二十余人。我也有幸叨陪末座,躬逢其盛。前辈学者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全程参与,给这些中年学子很大鼓舞。

会场设在密云水库旁边、社科院的一组供写作用的木板房内。会场朴素无华,没有鲜花,没有横幅;只有简单的几排桌椅和放在前面的黑板。没有宴请,也没有馈赠土特产,有的只是亲切的沟通和认真的切磋。晚餐后大家一起到水库大坝上散步,吹着水面上刮来的晚风,真是惬意。

吕先生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吕先生在开幕式上谈了语法研究的三个方面:第一是研究理论体系,第二是探讨语法事实,第三是注重语法规范。在闭幕式上,吕先生说:“在这次十几个报告里,讲语言事实语言现象的,我最欣赏的是孟琮的拟声词和刘月华的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特别是刘月华的报告,好的是细腻,有统计数字。”朱先生就兼语式问题、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问题等深入谈了自己的看法,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在会上有十几位学者宣读了论文。

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朴实的会风,深入的研讨,特别是前辈学者和我们亲密无间的促膝交谈,至今都还令人无限向往。

 

 

3.冯志伟先生主持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国际标准ISO 7098的修订工作

 

编者按:19791982年,周有光先生曾经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技术会议,该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 7098)。30多年过去了,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相关规则,将对ISO 7098标准进行重新认定投票,学会顾问冯志伟先生光荣地承担了此次研制任务。经过冯志伟先生率领的课题组的认真研究,新的研究成果作为ISO 7098国际标准修订版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进行重新投票认定。经过冯志伟先生多次在国际会议上的多轮宣讲、游说和斡旋,ISO 7098国际标准于今年6月初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召开的会议上重新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同意认定,汉语拼音方案将继续作为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的现代化、信息化与国际化服务。108日,冯志伟先生在微信群中公布信息:接到ISO正式文件,ISO 7098 Romanization of Chinese最终投票结果为:33P成员国投了赞成票,没有反对票,获得通过。经过五年的反复讨论和辩论,我们终于胜利了!参见冯志伟文化博客

 

 

4.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积极参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出的“净化语言环境 网络蒙以养正——护苗2015·网上行动”之六一儿童节净化网络语言倡议活动

 

编者按:2015年6月2日,由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组织召开的净化网络语言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王旭明、秘书长郭龙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以下为王旭明副会长的发言内容。

 

净化网络语言的意义在于提高中国文化品位

2015年6月3日  来源:中国网信网

王旭明

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

 

今天特别高兴,我觉得参加这个会,特别表达了社会各界对网络语言的重视,也包括网信办领导和国家责任部门、行政部门对这件事的重视。虽然刚才单成刚先生的报告告诉我们,我们面临着这样不太好的网络语言环境。没有他的报告,我们大家也能感受到,我们网络语言环境,应该说还离“绿水青山”这样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有今天这样一个会议,我觉得表明大家有这样一个共识,我们共同努力来创造这样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

我想在这里说几点意思。大致地说,网络语言分为三层:我个人认为,第一层:是粗俗低级的一层语言。第二层:是中层的,不含粗俗的、低级的词汇,但是逻辑也混乱,虽然起码能够理性表达自己的态度,但是缺乏缜密的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这样的一级。第三层就是比较高的,高级的网络语言,有严密的逻辑分析,有理性的观点表达,同时观点还鲜明突出。这三层语言,我们最终希望形成的当然是第三层,虽然那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境界。

网络第一层的语言,我觉得应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充满漫骂的、侮辱的、甚至人格攻击的这样的语言。这种低俗语言,属于应该打击、属于应该封堵、属于应该追究有关责任人,应该用行政手段和公众力量、媒介力量、多种力量来齐抓共管的,这样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低俗语言里面还有一种,我倒是觉得呢,可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存在,因为它毕竟是网络生态所决定的,比如说逗比啊、比如说叫兽啊、像屌丝啊这类的话,我倒觉得和前一种还完全不一样。它虽然也不好,但是它是网民的特殊心态的表达。总而言之,这两层低俗的语言形态,特别是我前面说的第一种,我特别在这里希望、也呼吁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治理的力度。

当然我们社会各界还有网络媒体,特别是我不知道现在技术达到什么程度,能不能通过删帖、能不能通过追究责任人、黑名单等等这些有效的办法进行制止,因为这些语言,我们现在就可以打开新浪、搜狐这些大网站看到,应该说是网络上充斥着漫骂和侮辱的。这样的语言,实际上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攻击,而且是对整个国家形象带来的毁灭性的影响,甚至对整个文化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我之所以这么说呢,一方面是道理,另外一方面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网络低俗语言的受害者。我自己实际上大家也知道,有时候也经常发表这样那样的见解,当然这样或那样的见解不可能每个见解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每一个见解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常常得到一些不同意某些见解的人的漫骂、甚至侮辱。现在我们网上都有,中国十大傻X理论——那个字我就不敢说了,那是最脏的一个字,——而我就被列入其中。当然这里面完全断章取义,完全只是取其一句话,其他我不敢说、我不了解,但对我这句话完全是断章取义。其实断章取义也就罢了,我可以接受,断章取义嘛,那满足一下网民这样的一种心态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里面的内容你们可以看到,漫骂的、侮辱的、人格攻击的等等,我认为这就涉嫌违反有关的法律规定,——只不过我们现在没有去追究,只不过我自己、我们更多的一批网民,有这样的定力、心胸不谈这些。但不谈这些不代表我们就允许网络环境可以这样脏下去。

无论是我供职的出版社,还是我担任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我认为现代化的语文是包括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物质的现代化,机器的现代化。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有互联网、有计算机、有Ipad、有数字等等,都具备技术的文明和物质的文明,我们都具备了。我们缺什么?我们缺语言文明,我们缺精神文明。而语言文明和精神文明恰恰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根本的标志。如果你这个国家,如果你这个民族,连语言文明都谈不上,何谈精神文明?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我们今天的净化网络语言的行动,它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把网络上的语言净化一下,而在于把中国文化确实提升了一个品位,而这个品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技术上的,而是语言上的、精神上的,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谢谢!

 

 

5.苏培成先生、彭泽润先生被聘为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10月23日,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语文现代化高峰论坛于浙江大学紫金港图书信息C楼四楼会议室召开。学会名誉会长苏培成教授、副会长彭泽润教授获聘该中心特聘研究员。

 

 

二级学会活动撷英

1.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成语研究会成立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成语文化研究会成立会纪要

 

2015年6月24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成语文化研究会成立会暨首届理事会在北京阳坊大都饭店举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靳光瑾、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贺宏志到会祝贺。来自全国12个省、直辖市的3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成语文化研究会筹备组代表袁钟瑞主持前半段会议。

袁钟瑞首先介绍了成语文化研究会的筹备情况。会议代表审议了筹备组提出的理事会候选名单,选举产生了首届理事会理事37名、常务理事25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杨学军当选首届理事会理事长,广东省文化人陈汉东、华夏出版社原总编室副主任孙丕评、商务印书馆总编室主任叶军、江苏理工学院教授赵贤德当选首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俞斌当选首届理事会秘书长。经秘书长提名,理事长批准,余彤辉、戈兆一当选副秘书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及袁钟瑞受聘研究会顾问。

当选副理事长孙丕评主持了后半段会议。

来自苏州科技大学的王玲玲代表当选常务理事发言。她说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的领导下,成语文化研究会才能茁壮成长。她代表当选的首届理事会各位理事表示今后将多干实事,既要继承又要创新,不辱使命。

谭汝为教授代表顾问发言。他说成语文化研究会的成立为中国成语文化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希望成语文化研究会的学术研究形式更加多样。成语研究是书面语研究,但又不拘泥于书面语研究,更要拓展到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口语研究。

当选理事长杨学军发表就职讲话。他说,能够当选理事长,得益于各位领导和同仁的信任和委托,对个人来说更一种是鞭策和支撑。杨理事长结合当下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对研究会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规划设想。他指出,研究会的研究内容要接地气,有情趣,从成语中挖掘中国文化的精髓,并传播出去,以提高市民大众对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和语言智慧,挖掘成语文化的真善美。此外研究会还应以项目为抓手,展开工作,多做应用型成语文化项目。研究会也将完成上级学会布置的项目,同时支持各地成语文化活动。中国成语文化博大精深,上至人与自然的关系,下至为人处世之道。杨理事长布置了研究会近期工作计划。他代表全体理事表示,成语文化研究会将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和会长的领导下,坚持中国语文现代化的方向,群策群力,快乐工作,不辜负上级会长和顾问的信任。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靳光瑾教授向成语文化研究会首届理事会成员颁发当选通知书,杨理事长代表全体理事接受了通知书。

靳光瑾会长代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祝贺成语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感谢北京市语委办公室为成语研究会的成立提供的鼎力支持。靳会长说她感受到成语文化研究会是一个温暖的学会,赞扬杨理事长对研究会工作的想法切中时势,脚踏实地。靳会长要求成语文化研究会围绕国家语言政策,引领学术,并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才。最后希望研究会能将研究项目与学会的其他分会结合起来,加强对工作的指导意义。

当选的副理事长陈汉东向北京市语委办赠送了其成语作品。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成语文化研究会首届理事会名单

(姓名按音序排列)

 

    问:谭汝为(天津师大) 袁钟瑞(教育部 周洪波(商务印书馆)

 

地址:北京房山区良乡东路伟业嘉园西里会所二期二层   
电话:18611781208   18612302516   网址:http://www.qsnw.org.cn
电子邮件(E-mail):gwn999@126.com

版权所有:华夏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中心             京ICP备09070175号-6